“淮南牛肉汤图形集体商标的获批,不是简单的‘多一个标识’,而是为淮南这一地方特色产业搭建了品牌化、规范化发展的‘骨架’。” 近日,安徽省红盾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徽省商标协会副会长、安徽省商标代理机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三农协会区域品牌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陶爱玲从专业视角解读商标设计价值、保护边界、申请逻辑及产业赋能意义。
商标设计:三大符号 “锚定” 品牌认知,为传播打基础
谈及的淮南牛肉汤图形集体商标设计 ——“装饰性纹样正圆形外圈 + 中心‘一碗、一牛头、三根云线’”,陶爱玲从品牌识别设计与传播的专业维度给予肯定。“好的集体商标,首先要解决‘辨识度’和‘关联性’两个核心问题,这款设计恰好做到了。”
她进一步分析:“正圆形外圈带装饰纹样,既符合传统审美,又能让商标在包装、宣传物料上‘立得住’,视觉上更规整;而‘碗’对应产品载体、‘牛头’直指牛肉汤的核心食材、‘云线’还原热气升腾的场景,三个符号组合在一起,没有多余元素,消费者哪怕不看文字,也能瞬间联想到‘淮南牛肉汤’,这为后续产业统一品牌形象、降低传播成本奠定了关键基础。”
保护范围:明确 “两类” 边界,避免 “越界授权” 与 “误判”
获批的淮南牛肉汤图形集体商标清晰界定了商标仅保护第 30 类(预包装方便食品)和第 35 类(商业管理与推广服务),不涉及餐馆现制现售商品预与服务范围,这一划分被陶爱玲视为 “集体商标申请的关键合规点”。“集体商标的保护范围不能‘模糊’,更不能‘贪大’,必须与产业实际需求、商家经营范畴精准匹配,否则容易引发授权纠纷或品牌管理混乱。”
结合核准注册图形集体商标内容,她具体解读:“第 30 类限定‘方便面、方便粉丝’等预包装方便食品,第 35 类聚焦‘电子展示、特许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服务,这两类恰好是淮南牛肉汤产业‘从现制走向标准化商品、从单店经营走向连锁服务’的重要延伸领域,而非餐馆的核心业务 —— 要知道,餐馆用‘淮南牛肉汤’做招牌,属于通用商品名称的合理使用,其对应的‘2901 现制牛肉汤’‘4301 餐饮服务’不在该图形集体商标的保护范围内,餐馆经营者无需“授权焦虑’,这里的边界很清晰。”
申请流程:“先入协会再申请用标”,符合集体商标 “共同体” 属性
对于从事预包装方便食品和商业管理与推广服务拟使用该图形集体商标的商家,应首先加入淮南市淮南牛肉汤产业发展协会,再按规申请用标。陶爱玲从集体商标的 “共同体” 属性角度,解释其合理性。“集体商标的核心是‘抱团发展、规范使用’,不是‘谁想用就能用’,加入协会是重要的‘准入门槛’,也是后续规范管理的前提。”
她认为,这一流程设计有两层深意:“一方面,协会可以通过入会审核,筛选出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有意愿维护品牌口碑的商家,避免‘不良商家’滥用商标破坏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加入协会后,商家能更及时地了解商标使用规范、接受培训,确保用标过程合规 —— 毕竟集体商标的价值,在于‘统一标准、共同维护’,单靠商家自行用标,很难实现品牌效应的最大化,这也是集体商标区别于普通商标的核心逻辑。”
餐馆合规:推荐性标准 + 食品安全底线,双轨保障品牌口碑
对于餐馆提出 “遵循《DB34/T 929-2020 淮南牛肉汤制作技术规范》+ 严守《食品安全法》” 的建议,陶爱玲认为这是 “从‘商标之外’守护产业根基”。“集体商标保护的是‘标识’,但产业的长久发展,靠的是‘产品品质’,尤其是餐馆这类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环节。”
她特别强调:“《DB34/T 929-2020》虽然是推荐性标准,没有强制力,但它是淮南牛肉汤‘品质标准化’的重要指引 —— 餐馆按规范制作,既能减少‘口味不一、品质参差’的问题,也能规避‘虚假宣传’的投诉风险;而《食品安全法》是底线,无论是否采用地方标准,原料合规、加工卫生、定期检测都是‘必答题’,这不仅是保护消费者,更是保护‘淮南牛肉汤’整个品牌的口碑,避免个别餐馆的违规行为‘拖累’整个产业。”
产业展望:以商标为抓手,推动 “特色” 变 “优势”
最后,陶爱玲谈及对淮南牛肉汤产业的期待。“图形集体商标的获批,是‘第一步’,它为产业打开了‘品牌化’的口子 —— 后续协会若能推进‘2901 现制牛肉汤’‘4301 餐饮服务’的商标品牌顶层规划,完善商标形象识别系统与用标规范,就能把‘碎片化’的商家拧成‘一股绳’。”
在她看来,这一过程的核心价值,在于 “把地方特色转化为市场优势”:“淮南牛肉汤是‘地方名吃’,但要走向全国,不能只靠‘口碑相传’,必须有标准化的品牌标识、规范化的经营管理。图形集体商标就是‘抓手’,既能让预包装产品、商业服务更有‘辨识度’,也能通过规范用标、强化培训,提升产业整体的竞争力,最终让‘淮南牛肉汤’从‘地方特色’变成‘全国知名品牌’,这也是地方特色产业升级的应有之义。”